为进一步健全多元化解纠纷机制,加强诉讼与非诉讼方式的有效衔接,构建高效、便捷的解纷模式,互助县人民法院成立诉前调解中心。
诉前调解中心指定1名法官负责日常指导和协调,调解中心下设“诉前调解工作室”,负责县院的民商事及家事案件的诉前调解工作,对事实清楚、权利义务关系明确、标的额较小的劳务合同、买卖合同、民间借贷等民商事案件,引导当事人选择非诉讼方式解决,将纠纷化解在诉前,降低群众维权成本。
下一步,互助法院还将根据实际情况,完善相关工作流程,将诉源治理工作持续深入推进,为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解纷方式。
【诉前调解知识问答】
诉前调解的优势是什么?
1.便捷高效。诉前调解因其程序的非正式性而具有灵活和简易的特点,选择诉前调解能减少期限的限制,期限一般不超过30天,若调解不成直接进入诉讼,大大提高解纷效率。
2.节约成本。对于诉前调解案件,法院会委派法院工作人员、人民调解员、调解组织等专业力量进行调解。案件分配至调解员后,调解员根据起诉人提供的联系方式,可直接与对方当事人联系,了解当事人对案件的态度及解决意见,更有效地化解矛盾。如当事人双方同时到法院,调解员可即时对案件进行调解,减少当事人来回奔波。同时,当事人无需缴纳任何费用,省钱更省心。
3.隐私性强。诉前调解案件的调解过程一般不公开,调解成功后出具的调解协议、司法确认裁定书也都无须公开,充分保障双方当事人的隐私。
4.对抗性弱。诉前调解采用圆桌谈判、座谈的方式开展调解工作,可有效降低双方当事人的对抗情绪、抵触心理,提高当事人的自觉履行率。
诉前调解具有法律效力吗?
诉前调解是具有法律效力的。案件诉前调解成功后,法院会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出具司法确认裁定书,给双方达成的调解协议赋予法律强制力,如果义务方当事人拒不自动履行调解协议,权利方当事人就可凭该裁定书,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