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法官风采 > 法官园地
怀 念 广 萍
———写在保广萍同志骨灰安葬之日
作者:石三  发布时间:2016-01-22 10:57:35 打印 字号: | |
  2015年12月26日下午3时27分,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督促我放下手中的碗筷打开手机接听,电话是互助县人民法院副院长李宁泉打来的。他说,保广萍殁了,让我到威远镇卫生院的三楼上来议事。 噩耗传来,先是一惊,后又坦然,坦然她终于得到了解脱,终于放下了与病魔抗争十年的艰辛!十年,对一个正常人来说,不算太长,而对于一个身患绝症的癌症病人来说,那是何等的漫长!她的付出、她的痛苦、她的艰辛,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一)

初识保广萍时,她还是一个刚刚走出校门的黄花闺女。那是1989年7月的一天,我和双树法庭的另一名同事前往沙塘川乡的甘家堡去办理一起离婚案件,恰巧遇上了活泼热情的保广萍。她得知我们是双树法庭的工作人员,极为热情又兴奋!她说她也是学法律的,是青海司法学校的毕业生,分配在了沙塘川乡政府工作,是一名干事,同时兼任司法助理员。我暗自思量,看来又是一个科班出身的法律人才。因为同我一起去的那名叫宋宝香的女同事是西北政法学院的大学生。 我们相互客套一番便进入了一户人家,坐上了炕头,叫来相关的人员谈话,书写调查笔录。此时的保广萍没有一点法律专业人才的架子,挤在了我的身边,看着我书写笔录,不时问这问那,像一个小学生一样,谦虚好学。

第二次和保广萍相遇是一个不眠的长夜。

1990年夏。 傍晚,我正在双树法庭的院子外挑水沟。沙塘川乡五其村的两名农民前来法庭请求,说他们母亲的坟昨晚被人掘出,而今天正好是亡母的百天祭日。这天恰好法庭的庭长不在,我便去对门的粮站借用电话向主管副院长补海峰言明情况后随他们去了出事地点。当我和同事马占先赶到现场时,沙塘川乡政府的乡长杨仁山、干事兼司法助理员保广萍和派出所的耿凤辉早已等候在那里。 借着夕阳的余光,我们登上了五其村东边的山坡上,查看了被掘出坟墓的现场,绘制了草图,返回村里。记得那晚的“公堂”设在了一名村干部家中。 掘坟的人为郭家,参与家户至少有18户,而被掘坟者的儿子一户为孙家,仅有3户。双方围绕那块坟地的权属问题,展开了争辩。郭家人说坟地是郭家的,孙家人说坟地是孙家的,双方互不相让,均言自家原有的坟墓埋葬时间早于对方,提出了许多证人的名字,可要将这些证人传来问话时,一个个早已不在人世了。难题就这样摆在了“公堂”上乡镇干部、派出所民警和法庭工作人员的面前,一个个陷入沉思当中,萦绕在口吐的云雾中••••••

凌晨3时许,我提出了一个让被掘坟者的家属重新择地安葬亡灵,由掘坟一方承担相关费用的解决方案。坐在一旁思索的保广萍望着乡长的脸,有些胆怯地说,这个方案符合当前的政策和法理精神,活人有宅基地,国家颁发有证书,遗体提倡火化和公墓埋葬,表示完全同意。于是双方当事人也同意了这个方案,并在早8时许将商定的费用交到了我们的手中。突发问题得以解决。保广萍同志以乡政府的名义,起草了处理决定,送达了双方当事人。

                  (二)

1992年年底,在法院的办公楼里又一次见到了保广萍,方知她刚刚调入法院,成了我的同事。

保广萍调入法院工作后,长期在民事审判庭工作,和兰向阳、曹淑兰等共事较多,常年奔波在威远、五峰、巴扎、加定、东山等地的村村落落、田间地头。

在法院审判工作中,书记员虽不是什么重要角色,但其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整个案件的质量。据兰向阳同志讲,保广萍在从事书记员工作伊始,为了尽快适应这个小角色,她一有空闲就听着收音机里播音员的声音,练习书写速度,还十分注意字体的书写规范,做到了所写笔录别人能够看清看懂。播音员的播音语言是规范用语,而案件当事人语言则东拉西扯,病语病句、倒装句比比皆是,这就需要书记员在听与写的过程中不断用脑归纳,记录出即能反映当事人讲话原意,又能符合语言规范的笔录,确实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但她做到了,成了一名优秀的书记员,得到了领导和同志们的首肯!

保广萍是个细心人,对工作一丝不苟。在审理一起某单位职工的离婚案件时,经过她和审判员曹淑兰的耐心劝说,当事人被调解和好,她仔细地与双方当事人核对完笔录后,让当事人在笔录和其他有关材料上签字。当事人离开后,她在整理卷宗材料时发现,被告阅后交来的当事人诉讼须知上未签名时就要去补签,曹淑兰见已超过下班时间近一个小时,让她次日再去,而她却说,被告是一名司机,早出晚归不好找,还是就去的好。便踏着冬日的夜色,撵到当事人家中,补签了姓名。

                         (三)

保广萍和曹淑兰是一对搭档,而且是绝配,不论脾气性格还是工作作风,都无可挑剔。1994年4月,一位村妇敲开了二人的办公室门。保广萍递茶让座、书写记录,和曹淑兰一起热情接待了这位中年农村妇女。原来她叫杨秀兰,是红崖子沟乡担水路村的农民。1968年从邻村嫁到该村与王玉结为夫妻,生活已有十二个年头,育有三男一女。可时光到了1980年,王玉与同村一妇女姘居后,便对她经常打骂虐待,不照管家务,夫妻关系发生了裂变。王玉也因此而触犯刑律,在1984年底受到了法律的制裁。从此,婆母、孩子及家庭的一切担子和痛苦全部落在了她的肩上。丈夫刑满释放了,她指望丈夫能够回家与她共同操持家务,可这希望却永远变成了她的梦想。老婆母不久也过世了,她原想编织的生活美景变成了泡影。无奈,她只好提出离婚,可就在夫妻财产的分割上丈夫十分吝啬,以致打起了“官司”。保广萍和曹淑兰这对搭档的心境被这位农妇的不幸击起千层浪花,久久不能平静••••••

案件受理后,他们二人曾多次到离县城40多公里外的红崖子沟乡担水路村调查核实杨秀兰所诉说的事实。他们找干部访邻里,调查事实,把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贯穿在了审判工作中。不要说走在田间地头、转在巷里巷外有多劳神,仅就保广萍盘腿而坐,以公文包为“写字桌”书写调查笔录的形态来说,就是一件十分辛苦的事情!

案件的事实终于搞清了。案件的性质首先从离婚及财产分割转为了一个儿媳对公婆尽了赡养义务的遗产继承,从而使案件在解决了遗产继承问题的基础上,再解决夫妻财产分割,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杨秀兰及其子女的合法权益!

干法院工作,能够耐得住性子受得了气,也算是一种良好的职业道德。记得有一次这对搭档冒雨来到五峰乡上庄村执行一起寡妇要求继承亡夫遗产的案件。执行中,他们仔细清点查看财物,在那泥泞的院子里留下一串串深深的脚印。可就在执行即将结束时,因一节电视天线被执行人坚持不给,情急之中的申请执行人说了一句“留下这节电视天线让被执行人家再死一人”的话,致使被执行人翻脸,扣下已清点执行的财物,并恶语伤人,谩骂办案的二位女法官收了申请执行人的好处,只为她办事,下起了逐客令。眼看,一起马上就能执行完毕的案件,就要落空了,而且有出现打架斗殴的可能。二位女搭档忍辱负重,一边责令双方停止争吵,一边各拉一方当事人分别做耐心的说服工作。一小时,两小时••••••被执行人一方终于被二位女法官的真情所打动,接受了被执行人的赔礼道歉,将执行的财物如数拉给了申请执行人。

年复一年,日复一日。保广萍和曹淑兰这一对搭档,不厌其烦、一如既往地向那一件件沉甸甸的案子泼洒着甘露,化解着人间的一个又一个恩恩怨怨••••••

                       (四)

保广萍是一名善于学习,追求完美的好同志。自进入法院工作后,中专毕业的她,自知法律知识浅薄,不断加强文化知识的学习,最终于1999年9月考入了国家法官学院,历时三年,克服工、学、家的矛盾,完成了学业,取得了法律大专文凭。此后又于2003年3月考入中央广播电视大学,继续深造,在从未耽误工作的情况下,于2005年10月取得了法律本科文凭。然而,命运总会捉弄人,就在保广萍一次又一次学业有成的时候,全省乃至全国的司法考试开始了。这就意味着不经过司法考试,拿不到司法考试合格的资格证书就不能被任命为法官和检察官。保广萍梦想成为一名真正的人民法官的美好愿望,此时却变成了一种莫大的奢望! 但凡从事法律工作的人们都知道,司法考试是一项门槛极高的考试,需要有渊博的法律知识、极强的分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临场发挥功能,方有希望通过。保广萍一次又一次

地尝试着,考试的成绩也从起初的相差十几分逐步缩小到相差三五分。可就在她努力奋斗即将通过司法考试的时候,命运之神再一次将她捉弄——她患上了乳腺癌。

那是2005年,保广萍在海东党校参加一期妇女干部培训班时,听着老师对乳腺癌症状的描述和自我诊断方法,试着对自己进行了一次诊断,结果和老师的讲述出奇地相似。培训班结业后,她便在家人的陪同下来到青海省第二人民医院进行了检查。医院的诊断结果和她的自诊结果完全一致,死神从此降临到了她的身上!

保广萍是一名共产党员,对工作她充满了热情,对生活她充满了激情,对病魔她充满了乐观和坚强!记得那一年在她做完手术治疗后,我和几个同事去看她,她对自己的病情全然没有怯意,乐呵呵地对我们讲,“我担心自己下不了手术台,就在做手术前,给我们的周强(保广萍丈夫)说我的存折放在那、密码是多少,你的衣服放在柜子的那个位置等等,如果我下不了手术台,去见了马克思,你就再找一个(媳妇),把颖颖(保广萍女儿)抚养成人。现在看来,我还殁不了,这些交代的话已是多余的了”。

保广萍就是这样一个乐观的人。她在与病魔抗争的十年里,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工作。化疗一完就来上班,一头扎在工作中。在她看来只要有干头,病魔才会远离自己。化疗一完就去复习,一头扎在书籍中。在她看来只有通过司法考试,当一名名副其实的法官,病魔才会离她而去!然而她最终没能实现这一愿望,遗憾地离开了所钟爱的审判事业!

保广萍走了,她走的是那样地安祥!在她的遗体告别仪式上,前来送行的同事、亲朋好友,听着李宁泉副院长停停念念、念念停停的告别词,没有一个不为她的离去而不惋惜的!没有一个不为她的离去而不哭泣的!

保广萍走了,她走的是那样地坦然,与世无争!2015年12月30日7时许,当我目送着殡葬人员将她的遗体送入火化炉时,我带着对这位同志的无比敬意,向她深深地打上一拱,祝她在冥冥路上一切顺利!

在当地,我们讲究入土为安,这也是她家人的愿望。2016年1月16日,保广萍同志的骨灰在青海福利凤凰山公墓安葬,立上了一块风吹不烂日晒不变的纪念碑。安息吧,保广萍同志!
责任编辑:马贵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