纸老虎本意是纸做的假老虎,喻意是貌似强大, 能吓唬人,不会吃人。而稻草人则是农人为守护田地以防鸟雀糟踏,用稻草扎成人形,装模作样的偶像,起到吓唬的作用。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上,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强调,要强化责任追究,不能让制度成为纸老虎、稻草人。
时下,有相当多的单位或部门都制订了一整套自己的管理规章制度。特别是近年来围绕“政务公开”、“机关效能”、“服务承诺”、“党风廉政”等方面而制订的标准也日趋增多和完善。一些单位部门将制度装订成册干部职工人手一册,还把制度上墙。所以,如今我们不缺少制度,不缺少纪律,不缺少对反腐败的力度和深刻认识,缺少的就是执行,缺少的是按制度办事,缺少的是把制度做细做实,缺少的是让制度去管人去治理腐败。可见,如果仅仅是写在纸上的制度,说在嘴上的制度,挂在墙上的制度,不是严格执行的制度,这样的制度就是纸老虎,就是稻草人,这样的制度根本不“管”人,根本不“治”人,根本不“护”人,这样的制度与其说像“画”似的挂在墙上,倒不如休矣。
《 韩非子•五蠹》中有这样一个典故:今有不才之子,父母怒之弗为改,乡人谯之弗为动,师长教之弗为变。夫以父母之爱、乡人之行、师长之智,三美加焉,而终不动,其胫毛不改。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然后恐惧,变其节,易其行矣。这是韩非子依法治国的论断。意思是:现在假定有这么一个不成材的儿子,父母对他发怒,他并不悔改;乡邻们加以责备,他无动于衷;师长教训他,他也不改变。父母的慈爱、乡邻的善意、师长的智慧这三方面同时加在他的身上,结果却是他不受任何触动,依然不改。直到地方上的官吏拿着武器,依法搜捕坏人的时候,他这才害怕起来,改掉了他旧日的习气和不良行为。“州部之吏,操官兵,推公法,而求索奸人”,这里的官吏、武器、依法执行的法律,就是制度。
目前来看,我们在反腐倡廉制度建设上还一定程度存在制定的多、执行的少,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等问题, 有的制度流于形式,只是“说在嘴上,写在纸上,挂在墙上,还没有真正落实到行动上”。这些“花拳绣腿”的“纸老虎”越多,给我们的事业带来的损失就越大,隐患就更多,甚至比暂时没有制度的危害更严重。为此,我们要在坚持制度“立”、“行”的同时,更要在“管”字上下功夫,努力维护制度的严肃性。
2012年12月4日,中央政治局会议一致同意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 一年间,党中央从自身做起、从细节抓起,点滴之间改作风、步步为营求落实;一批问题线索被纪检监察部门发现,一批顶风违规、影响恶劣的典型案件被查处通报;中央出台了一系列针对公款滥用的禁令,这些禁令无不切中时弊,令党风政风耳目一新;党风政风带动了社风民风的好转,厉行节约、反对浪费逐步成为社会各界和广大百姓的共识,餐饮业、礼品业、酒类行业正在摆脱畸形发展,步入正常发展轨道。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这是千百年来人们从历史经验教训中总结出来的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结论。古人曰:“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为政贵在行,以实则治,以文则不治”。历史上有许多空谈误国的教训。制度再多、再健全,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一切都是空谈。规章制度如果只写在字上,挂在墙上,不落实在行动上,那就是白纸一张,“画饼充饥”的事。要使规章制度落实到位。首先必须建立和完善对领导干部的培训教育、引导机制;其次必须制定对违反规则的处罚措施,并严格落实。正所谓无威不足以立规,不惩无人守规。所以,对于那些无视制度、不守规范的人要严惩不贷。因为,违规必然要带来资源的浪费,自然应该受到惩罚。
再好的制度,如果不执行,或者让制度成为纸老虎,仅仅是吓吓人,或者说是稻草人,仅仅是摆设,要制度还有什么用,制度就会为腐败提供了机会,更会纵容了腐败。如今落马的那些高官,谁不是把制度放在一边,谁不是把制度当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正是他们把制度当成了“纸老虎”和“稻草人”,结果在腐败的路上,其愈陷愈深,越腐越重,最后不能自拔。最近被打掉的老虎之一,爱玉如命的安徽原副省长倪发科被抓后就感言说,当时在他收受玉进行腐败时,就有制度来管他,他可能罪行更轻一些,更会早日悬崖勒马,说出了制度管人更在于执行。
“见不善如探汤”。要让制度起作用,就不能把制度当成“纸老虎”和“稻草人”,而应该让制度成为“真老虎”和“包青天”,制度面前人人平等,用制度去管人管事管腐败,腐败现象才会慢慢消失,最后才会销声匿迹,让领导干部不能腐,也不敢腐,更不去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