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的一场大雨,将黑色的柏油路面冲刷得非常干净。雨过天晴,土乡的早春咋暖还寒,凉意袭身。4月21日,听说哈拉直沟法庭今天开庭调解17件案件,我赶赴法庭进行采访,耳闻目睹了李永伟法官马不停蹄执法办案的一天。
7:30,我开车拉上李永伟,一边赶路一边和他闲聊起来。“当日立案,排期开庭,严肃执法、公正裁决。”这是我们法庭对社会的庄严承诺。为了践行这十六个字所蕴藉着的现代司法精神,近年来,我们更是在日常工作中加大了“司法为民”这一人性关怀,也缘于此,当地老百姓亲切地称赞我们法庭为“老百姓的贴心法庭”。说话时李永伟法官显得十分自信。不知不觉40公里多的路程,转眼之间就到了。
李永伟是土生土长的土乡人,土族,今年44岁,1998年参加法院工作,现任互助县法院哈拉直沟法庭助理审判员。他所在的互助县,是全国唯一的土族自治县,地处青藏高原,有37万人口。这里有着“彩虹之乡”的美誉。在历史的光照中,这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它古老而又年轻,静谧祥和而又充满生机。互助土族自治县被誉为“土乡”。这里是全国最大的青稞酒生产基地。
8:00 我和李永伟到达法庭。他来到二楼办公室,打扫完卫生,换上法官制服,开始一天的忙碌工作。
8:20 李永伟忙着整理案件材料,准备即将开始的一天的工作。我和法庭的闫庭长他们正在打招呼的时候,有人在门外叫喊,一看,一位中年妇女鼻青脸肿地前来求助,并声泪俱下地诉说了她被其邻居毒打的经过。由于她的脸上有伤,李永伟在倾听过程中,对此事件作了一些简要的询问,然后嘱咐她赶快前往法庭隔壁的派出所报案,并尽快前往医院救治。
送走了村妇,我下意识看了看手表,8:50,我笑了笑说,今天你们法庭的“生意”真好,天刚亮就开始“接单”了。话音未落,一位年近七旬的老大爷颤悠悠地拄着拐棍来到法庭,还没迈进门槛,他便高呼:不孝儿媳妇气死我啦!待老人的情绪渐至平静,李法官才开始耐心地向他询问事情的经过,得知是老人的儿媳唆使儿子不尽赡养义务无理谩骂老人后,李法官向老人详谈了解决这一纠纷的司法程序,并力劝老人与儿媳能在法庭之外进行和解,说这样能减少诸多不必要的花费和在法庭上往来的劳累。
时针很快就指到了9点,李永伟和书记员小乔开庭审理原告马某某与被告马某某等人分家析产纠纷一案。该案的原被告原系婆媳关系。1992年12月,原告与马某某结婚,婚生三个子女。在婚姻存续和生活期间,共同修建了砖木结构平房2间、砖混结构楼房14间,并共同经营家庭承包的土地。2011年,海东临空经济开发区进行开发而整体征用土地,以被告马某某户主,领取了上列家庭成员共同获得的补偿款2426566.80元,安置房屋210平方米。2013年12月20日原告与被告马某某经互助县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现起诉要求被告给付原告应得的补偿款2426566.80元中的50万元。考虑到案件双方当事人有些对立情绪,他采取了“背靠背”的调解方式。曾参与处理此事高寨镇政府相关人员也应邀加入了调解行列。经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被告方同意给付原告马某某补偿款260000元,案件当庭履行。
10:30,这起案件调解后,我随即采访了原被告的代理律师马丽娟、马占仓、昂钦,他们说:主持调解的李法官具有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审判经验,调解的法律效力高,双方当事人对调解的认同度高,我们很满意。
10:40,李永伟来到法庭第二调解室,调解原告陈芳兰与被告巢海业离婚纠纷一案。经一个小时的调解,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一、原告陈芳兰提出离婚,被告巢海业同意;二、女孩巢玉婷由被告负责抚养,抚养费自理;三、原告婚前陪嫁财产有大洋牌摩托车1辆、康佳牌29英寸彩色电视机1台、三组组合沙发1套,电视柜1件、大衣柜1件、毛毯2条归被告所有。
12:00,我随李永伟法官赶到离法庭10里外的哈拉直沟乡白崖村被告巢海业家,对原被告的共同财产衣服等进行清点分割。由于刚离婚,双方的情绪有些激动,李法官好言相劝,直到原告离开后才返回法庭。
时间已到了13:00。我来到法庭内勤小乔办公室翻看法庭工作的一些记录时,李永伟走了进来,从裤兜内取出一个信封袋交到小乔手上,打开一看,内装1000元现金。“这是一个当事人塞到我衣袋里的,推不掉,再说现在强行退掉的话对执行工作不利,先存起来,等案子处理完了再退掉”,李永伟对小乔说。听他这样一说,我特地翻看了该庭《廉政建设登记本》,在这个登记本上详细记载了每一笔该庭干警拒收的钱物和礼品数量。我数了一下拒礼次数是6次,时间从今1月8日至4月12日,现金最多的1000元,最少200元。看着这些记录,我不经意地说:不就一千元钱吗,多大点事情。李永为有些激动地对我说:“清正廉洁既是法官的立身之本,又是维护司法公正、树立司法权威的基石,这个问题马虎不得。稍有懈怠,法庭工作就可能在我手中延误、差错就可能在我手中发生、形象就可能在我这里受损”。我感到脸有些发烧,心灵受到强烈地震撼。是啊!这些法官与长在法庭院中的菊花不正是有着同样的精神特质吗?法官胸前菊一样的法徽,太阳般纯一色的灿,麦穗般纯一色的黄,靓丽着藏青色的光泽,正是有了他们,也只有他们,才能真正把“司法为民”的许诺沉淀在心间,把“公正司法”的誓言刻在脸上,像菊一般永远居于法庭这块捍卫正义的方寸地。
13:30,孙树金等14名农民工带着憔悴的面容焦容来到法庭,称2013年5月8日,到被告朱贵安、孙军奎承包的西宁市韵家口镇朱家庄村房屋修建工地务工,当时约定每人日工资为220元,务工完毕后二被告支付了部分工资,尚欠14人工资47980元,并拿出被告写的欠条。
草草吃了些炊事员做的擀面条作为中午饭。李永伟立即召集14名事人进行调解,讲解如何维护农民工权益的有关法律知识,通过耐心细致的讲解和调解,欠薪老板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同意一月内付清欠薪47980元。将这14件案件处理完后时间已经是下午16点。
16:20,李永伟和书记员小蔡审理又一起排期开庭的离婚案件到17点30分结束。之后,庭长派李永伟到丹麻镇政府,参加一场全镇的治安形势分析会,在会上,他以审理的案子作为范例,向会场里的乡亲们进行法制宣传,因其间的案例多为民事纠纷,村民们听后深受启发。我看了一下手表,已是下午6点40分了。拖着一身疲惫坐上车,李永伟正想放松一下紧绷着的神经,电话却不知趣地又响了起来,接起来一听,原来是一位当事人在苦苦等候一桩已审理完毕的医疗损害赔偿纠纷案子的执行结果,由于执行期限刚到法庭还未执行该案件。听到这儿,刚才还倦意浓浓的李永伟又决定去被找被执行人乡卫生院。途中,由于经过的山路崎岖坎坷,车子就像在蹦跳着前进一般,车内的人都颠簸得几乎喘不过气来。最终,法官的真情和努力打动了被执行人,乡卫生院主动履行了张某的医疗费45000元。
已是午夜12点整,回去的途中,车内除了马达声响外,早已是鼾声一片了……
如果不是今天的亲眼目睹,很难想象人民法官是怎样的贴近群众;如果不是今天的亲身感受,更是不能体验基层法官的工作是何等的辛劳。这一天,让我记忆深刻。图为李永伟调解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