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阐明:“面对浩浩荡荡的时代潮流,面对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的殷切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不能有丝毫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一往无前,继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继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梦,是全体中国人的梦,说到底是人民的梦。人民法院在助推中国梦中,必须结合自身职能,努力践行司法为民宗旨,将司法为民作为法院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将是否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衡量法院工作的根本标准,真正打造爱民、便民、利民、亲民的良好形象,推动法院工作科学发展。
一、强化司法为民意识,在思想观念上体现司法爱民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传统。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时隔一个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作为党领导下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法官,要全面践行群众路线,就必须坚持司法为民,这也正是群众路线在司法审判工作中的体现。全面落实司法为民,首先要在思想观念上做到司法为民,要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及党中央的八项规定,转变作风,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要不断强化司法为民意识,把人民群众当做亲人,当做老师,尊重群众,贴近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架起司法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桥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司法需求,让人民群众切切实实感受法院的司法关怀。
二、落实司法为民举措,在工作措施上体现司法便民
坚持司法为民,必须体现在实际的工作措施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2月23日下午召开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第四次集体学习讨论会上强调:“要坚持司法为民,改进司法工作作风,通过热情服务,切实解决好老百姓打官司难问题,特别是要加大对困难群众维护合法权益的法律援助”。作为基层人民法院,要贯彻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要求,必须结合审判职能,建立和完善涵盖立案、审判、执行、司法救助、信访等各个阶段的为民、便民机制。一是在立案便民上有所作为。推行诉讼引导、立案审查、咨询解答、诉前调解等“一站式”便民服务,解决老百姓打官司难的问题。二是在案件审判上有所担当。继续加大诉前调解力度,完善小额速裁制度,拓宽巡回审判范围,探索纠纷多元解决,强化均衡结案管理,开展判后回访活动,加强案件质量评查,并充分利用信息化促进审判质效的提高和司法信息的公开,让司法沐浴在阳光之下,让人民群众在每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三是在为民执行上有突破。加大执行力度,创新执行方法,探索公安、检察院、法院联动执法新机制,确保司法为民最终落到实处,消除人民群众对调解书是“空调白判”的消极看法。四是在信访接待上有所建树。进一步落实领导包案制度,完善院长接访制度,对人民群众的来信来访要认真倾听和回复,做到有访必接,有访必回,努力解决当事人的合理诉求。五是在司法救助上有所拓展,确保经济困难的当事人能打得起官司。
三、维护司法公平正义,在办案效果上体现司法利民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坚持促进社会和谐,这是党的十八大从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出发提出的一项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任务,任务非常艰巨。人民法院应充分发挥作为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最后一道防线的作用,用公正的裁判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为推动我国的法治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新的贡献。为此,法院干警应紧扣审判工作中心,认真落实“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目标,努力践行“公正司法司法为民”主线,秉公执法,始终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强调既要对法律负责,又要对人民负责,最大限度地实现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维护好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让人民群众共享我国法治建设的成果。依法惩处各类刑事犯罪,严厉打击严重暴力犯罪案件,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安居乐业。妥善处理各类民商事和行政案件,特别是与人民利益切身相关的住房、医疗、子女抚养、征地拆迁等纠纷案件,确保人民正当利益的合法维护。
四、加强司法队伍建设,在工作作风上体现司法亲民
人民法院要做到司法为民,首先要确保自己有司法为民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大中外记者见面会上指出,“打铁还需自身硬”。我们应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为着力点,以三项工作为重点,以公正司法为核心,以专业化建设为目标,以为民司法为方向,加强法官队伍建设。一方面要加强班子建设,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坚持民主集中制,坚持民主生活会,坚持从优待警,把院班子建设成一支政治坚定、清正廉洁、作风优良,具有战斗力、凝聚力的领导集体。另一方面要加强队伍建设,以“四大建设”为平台,即思想政治建设、职业道德建设、法院文化建设、司法能力建设,不仅强调要学习业务知识,提升司法能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司法需求。又强调要学习司法礼仪,从规范着装、文明用语开始,为人民群众营造亲切和谐的氛围,增强人民群众的归属感,提升司法的满意度。更要学习廉政意识,积极开展警示教育,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强化政法干警核心价值观教育,强化全院干警的廉洁司法意识和责任,防止办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确保公正审理案件,让人民群众感受法院的公平正义形象。